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校园 正文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了深入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升我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简要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院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理想、信念教育得到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大学生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明显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日趋浓厚,环境的育人功能得到逐步增强,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学院被评为吉林省文明单位、吉林市文明单位标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我院“十一五”改革和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是:一是必须加强学院党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二是把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常抓不懈;三是以弘扬和培育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教育为着重点,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四是以学院发展的科学目标凝聚人,把个人事业发展与学院事业发展为结合点,把振奋师生的精神作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以公民道德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校园基础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建设),把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六是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点,通过内部体制改革,为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效运行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三)“十二五”期间的形势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发展,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信息网络化程度将大大提高,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传播与冲击,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学院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战;社会思想多元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一元化的矛盾将日益凸现出来,难免对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消极影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高等教育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有力地应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应对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促进我院向“省内示范、国内知名的现代化高职学院”迈进,关键要取决于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丰硕成果来保证和促进学院事业向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四)“十二五”期间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校园基础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人,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和以德治校的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学院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教育事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更大贡献。

(五)“十二五”期间,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明德弘业”的校训精神得到弘扬;学院的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校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校园环境建设和谐优美,大学文化氛围浓厚,人文与生态和谐统一;现代大学制度得到确立,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院的整体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学院涌现出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形成一批精神文明创建优秀成果,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三、“十二五”期间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 理论武装工程

1.继续抓好院、系两级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三个层次的政治理论学习。一是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学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和完善院、党总支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以制度促进理论学习活动开展。二是抓好面向全院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三是加大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和改革力度,促进学生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的学习。充分发挥党校和团校的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和骨干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坚持抓理论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作用,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通过简报、橱窗、图片、网络、影视等生动丰富的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政治分析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是非辨别能力,培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格,从而不断增强师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师生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文化水平。

2.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继续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决策、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要坚持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部门各负其责、学生自我教育、全社会大力支持,完善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形成全院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要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学院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3.加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领导,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投入,做到经费保证,切实抓好思政课教育教学制度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教改与科研相结合,教师的社会考察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体验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人文精神,培育心智健全的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4.加强新闻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强化校园意识形态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实事求是、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做到“贴近学院、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三贴近,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强化舆论引导,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外塑形象,内聚人心。党委宣传部要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做好校内自办刊物的管理,强化宣传纪律教育,使自办刊物向繁荣校园文化、鞭挞庸俗文化现象、弘扬正气的健康方向发展。加强校园学术报告、讲座、论坛的管理,繁荣校内学术气氛。坚持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加强学院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提高外宣报道的力度和深度,不断提升我院的社会影响力。在办好现有的校园网、画廊等基础上,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使用效率,扩大影响面,增强辐射力。不断完善校园网网站建设,不断推进部门、系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更好地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宣传舆论阵地建设要体现与校园格调相一致、相互辉映、协调发展。

()师德建设工程

1.坚持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在教职工中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肩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教师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以广博而深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教师形象为青年学生树立榜样。坚持以教风建设为目标,在教师中大力开展优良教风建设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严谨、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以及刻苦钻研业务的进取精神。不断强化岗位意识、敬业精神、治学态度,促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严格执教良好风气的形成,把师德建设与考核、评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为重点,在全院开展优良教风、师德模范评比活动。

2.要建立师德宣传制度。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征文活动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形成教师争当“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楷模。

3.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师德建设。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院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师德的调查研究、检查评估和其他师德教育活动的规划、组织落实以及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要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要不断完善师德评价机制。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要求,修订和完善科学、有效、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等规定,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履行。要建立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4.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创建重点,加大奖励力度,使之成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一个“品牌”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积极创建省高校和谐校园和省、市文明单位。

(八)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1.提高大学文化品位,弘扬大学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建立和完善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和辐射功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后勤保障有力为重点,按照以文化人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做到校园文化活动进社区、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文明素养。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向上的高品位校园文化,始终注意整顿、净化校园文化娱乐场所,坚决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西方文化垃圾的影响,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坚持做到弘扬主旋律,多样化并进,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2.大力加强学院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对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开展好65年校庆庆典活动,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院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院优良传统。提倡大学生牢记校训、佩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大学生热爱学院、刻苦学习。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二是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尽可能创造条件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三是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在绿化美化上花功夫,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在公共场所增设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档次和质量。

3.切实建立和完善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加强领导,成立有学院党政领导参加、各职能部门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把学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院教育教学评估体系。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引导校园文化向高雅、健康方向发展,拒绝平庸。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院经费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

(九)文明修身工程

1.实施“文明修身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通过开展“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通过开展此项工程,把大学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学风建设等各项工作结合并贯穿起来,分阶段、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使学生自觉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全面素质提高,改善校风、学风和考风,进一步推进我院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营造素质教育的软环境,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自觉成才,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2.文明修身工程的主题和范围。一是推进基础文明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做到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努力使大学生做到: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高雅的个人品质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学风,引导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异性交往正常,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和幸福观;强化心理素质,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困难。二是强化日常规范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院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推进大学生文明修身,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德、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感的人,有良心的人,向善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有着坚定信念的人。三是爱校、爱国、爱民意识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爱校、爱国、爱民意识、集体主义感和大局观念,使学生把文明修身活动与热爱学院、国家和人民的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做到:关心母校事业,加强全院学生的爱校意识和大局观念;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认清时代要求,培育与时俱进的现代素质和创新品格。

3.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活,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青年学生是网络文明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网络文明的建设者。自觉实践网络文明建设公约,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成为文明的网民;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倡导和建设网络文明新风;要开展网上的学习和创新,更要注重网下的学习和实践。

(十)文明共建工程

充分发挥大学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阵地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努力提升学院品牌形象,把学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要继续开展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共建活动。继续开展学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社会建设等社会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为社区提供文化宣传、文艺表演、科技扶贫、法律咨询、知识讲座等活动,活跃城市文化气氛,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科学、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特别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时,认真组织师生参与省、市、区、街道的各项纪念性文化活动。广泛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师生在了解社会接受教育的同时,把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推向社会,为社会文明建设做贡献,从而扩大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十二五”期间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的方针,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全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建立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统筹规划,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抓,党政各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齐抓共管、各系(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院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和思想保障,逐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划化,正确处理好精神文明与其它工作关系,处理好学院中心工作与精神文明工作关系,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内容、时效关系。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全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指导协调作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院党委宣传部,作为日常办事机构,配足人力物力,形成有效机制,起到实施、执行作用。学院各党政群职能部门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组织协调和执行工作。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主体,有关教学部门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全院上下齐抓共管、文明共建的良好局面。

(十二)加大投入,健全物质保障机制。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学院党委议事日程,把所需经费列入学院的年度预算中,按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额度提取专项经费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党政干部理论教育经费、教职工时政教育经费、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经费、组织参与校内外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费、宣传舆论阵地、文化娱乐场所建设经费、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经费、培训和继续教育经费、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励费等。

(十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最新研究成果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校园文化研究、社区建设理论研究、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等。以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为依托,组织课题,投入专项经费,开展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多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而以理论研究为支撑,更好地为学院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面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时代要求,要实现学院新的发展目标,全院师生必须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投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去,不断把我院精神文明建设推上新台阶,为实现学院“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把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职业技术学院而共同奋斗。

雷锋的软实力